她转身望向那片广阔的黑土地,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这里,有她的汗水与欢笑,有她与李行衍共同度过的时光,更有她对自由的无限向往。
李行衍默默地看着柳皎的背影,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。
他明白,这一别,或许意味着他们将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,但他们的心,将永远紧密相连。
他暗暗下定决心,无论未来如何变迁,他都要守护好他们共同的回忆与梦想。
一月时间转瞬即逝,柳皓柳皎兄妹二人吃完这顿酒席,也准备踏上归程。
在送别宴的灯火辉煌中,柳皓的言论如同春风化雨,为这场即将来临的离别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睦。
然而,在这欢声笑语之中,柳皎的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与李行衍的交汇,仿佛彼此间有着无需言语便能理解的默契。
酒宴逐渐进入高潮,气氛愈发热烈。趁着众人不备,柳皎偷偷地向李行衍使了个眼色,两人便以“看星星”为由,悄然离开了热闹的宴席,来到了外面的一片宁静之地。
夜空中繁星点点,如同撒在黑绒布上的钻石,璀璨夺目。
在这片静谧之中,两人并肩而立,享受着这难得的独处时光。
或许是因为酒意微醺,柳皎的举止间多了几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柔情与放纵。
她望着李行衍深邃的眼眸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,竟不由自主地靠近了他,迷迷糊糊间,她的唇轻轻触碰到了李行衍的脸庞。
这一瞬,时间仿佛凝固。柳皎虽是大方之人,但在这一刻也不禁脸颊绯红,羞涩地低下了头。
她虽懂“发乎于情,止乎于礼”的道理,但心中的情感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,难以自抑。
李行衍望着柳皎那娇羞的模样,心中充满了温柔与坚定。
他轻轻握住柳皎的手,认真地说道:“晏清,待到我成就功名之时,定会上门求娶。此生此世,我李行衍非你不娶。”
柳皎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泪光,但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。
她从怀中取出自己贴身佩戴的玉佩,递给了李行衍:“这是我从小戴到大的玉佩,现在赠予你作为信物。愿它能伴你左右,护你平安。”
李行衍接过玉佩,郑重地将其挂在胸前,随后又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,打开来,里面是一只传家手镯。
他深情地望着柳皎:“这是我母亲传给我的手镯,她曾说,这手镯将来要传给儿媳妇。现在,我把它交给你,希望你能收下。”
柳皎望着那只手镯,心中充满了感动与甜蜜。她轻轻接过手镯,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,仿佛这样就能将李行衍的心意紧紧锁在自己的身边。
两人在星空下许下了永恒的誓言,那一刻,他们的心紧紧相连,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。
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与挑战,但他们相信,只要彼此相守,便能共同面对一切风雨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第二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缓缓行进的马车上时,柳皎缓缓睁开了眼。
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,回忆起昨晚的宴会,不禁苦笑。
是的,她喝得确实有些多了,以至于现在还有些头痛欲裂。
不过,当她的目光落在手腕上那只精致的玉镯时,心中又涌起一股暖流,那是李行衍给她的信物,代表着他们之间的承诺与未来。
柳皎轻轻叹了口气,既懊悔自己因贪杯而耽误了行程,又忍不住回味起昨日与李行衍共度的甜蜜时光。
她摇了摇头,试图将杂念抛诸脑后,然后果断地决定骑马前行,这样不仅能让自己更加清醒,也能为队伍节省时间。
当她从马车上下来,准备上马时,柳皓的调侃声适时响起。
“晏清啊晏清,兄长我今晨可是叫你好几遍都不见动静,嘴里还嘟囔着些什么,不知是哪个心上人的名字?难道是咱们那位英勇的副将不成?”
柳皓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,让柳皎的脸颊瞬间染上了红晕。
“哎呀,兄长你别乱说!”
柳皎羞涩地嗔道,随即翻身上马,动作利落而优雅。
她的肩膀上,那只名为皖的白鹰静静地站立着,仿佛也在为她的主人加油打气。
柳皎策马向前,融入了前方的队伍之中。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,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,无论前路如何坎坷,她都要与李行衍携手共进,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。
而那只玉镯和肩上的白鹰,就像是她心中的灯塔和守护神,时刻提醒着她,无论身在何处,她都不是孤单一人。
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兼程,柳皎与队伍成功地将原本预计三个月的路程缩短了一半。
这段旅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与挑战,但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军中之人来说,却并未显得过于艰难。
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,克服了重重困难,一路向前。
在这段旅途中,柳皎不仅体验到了行军的艰辛,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大隋的风土人情。
她看到了沿途的百姓们勤劳耕作、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,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珍惜。
这些温馨而真实的画面,让柳皎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暖流。她意识到,这就是她所要守护的大隋——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、人民安居乐业、国家繁荣昌盛的国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