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当他转身去看柳皓时,却只见一具已经僵硬的身体,再无任何生气。
李行衍悲痛欲绝,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沉溺于悲伤的时候。
他必须强忍悲痛,将柳皎和柳皓带回营地。
在返回的路上,他暗自决定要保守柳皓身死的秘密,以免消息传开对士气造成更大的打击。
柳皎在昏迷中度过了一周的时间,期间,李行衍不仅承担了照顾她的重任,还代为处理了军中的大小事务。
他的细心与付出,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然而,当柳皎终于苏醒过来,她的第一反应却是寻找兄长的身影。
面对柳皎的急切询问,李行衍的痛苦与无奈无法掩饰。
他深知,这个消息对柳皎来说如同晴天霹雳,但他也必须坦诚相告。
当柳皎从李行衍的表情中读出真相时,她的内心仿佛被撕裂一般疼痛,但出乎意料的是,她并没有崩溃大哭,而是显得异常冷静。
柳皎坚持要见兄长最后一面,李行衍无法拒绝她的请求,于是带她来到了柳皓的帐篷前。
帐篷内一片寂静,只有柳皓静静地躺在那里,仿佛只是沉睡了一般。
柳皎轻轻地走进帐篷,趴在柳皓的床边,目光温柔而哀伤。
她轻轻地抚摸着兄长的脸庞,仿佛想要记住他生前的每一个细节。
在这一刻,柳皎的无声哭泣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表达她内心的悲痛。
她没有发出任何声音,但泪水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而下,滴落在柳皓的手背上,仿佛是他也在感受这份痛苦。
李行衍站在帐篷外,默默地守护着这对兄妹。
他知道,现在最需要给柳皎的是时间和空间,让她独自面对这份失去的痛苦。
于是,他静静地等待着,直到柳皎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。
柳皎在柳皓的营帐中度过了五天五夜,这段时间对她而言,仿佛被无尽的悲伤所笼罩。
她几乎没有进食,只是偶尔喝一点水,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。
李行衍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但他深知此刻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他知道,柳皎需要时间去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,去消化心中的悲痛,去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。
在这漫长的五天五夜里,李行衍始终保持着沉默的陪伴。
他会在营帐外静静地守候,确保柳皎的安全,同时也在默默祈祷她能早日走出阴霾。
他明白,柳皎是一个坚强的人,她有着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处理痛苦。
而他所能做的,就是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理解,等待她自己想通。
在柳皓的床前,柳皎的思绪如同潮水般涌来,那些与兄长共度的点点滴滴,如同珍贵的画面在她脑海中一一浮现。
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顽皮与不羁,上树逗鸟、下河抓鱼,总是给母亲添麻烦,而每次被罚站祠堂、不得进食时,都是兄长柳皓悄悄为她送来温暖的吃食,让她在惩罚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初入军营的日子并不轻松,面对众多质疑和嘲讽,她曾感到无助和迷茫。但兄长柳皓总是坚定地站在她身边,用他那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所有人:“有问题找我,跟妹妹无关。”这句话不仅为她挡下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,更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兄长的坚定支持与信任。
回忆起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。
当轮到给压岁钱时,她因嫌父母给得少而耍起了小性子,还是柳皓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压岁钱分给了她和蓁蓁,那份慷慨与疼爱让她至今难以忘怀。
然而,往事如烟,匆匆而过,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断线的风筝,无论她如何努力,都再也抓不住了。
柳皎深知,兄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。
当李行衍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柳皎时,她的心中顿时五味杂陈。
她明白,这既是皇帝对柳家战功的认可,也是对柳家现状的关怀。
然而,在这份旨意背后,隐藏着一个即将撕裂柳家情感的重磅消息——柳父即将被调至前线,担任主将,而他却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子已经牺牲。
柳皎的眼睛瞪得圆圆的,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忧虑。
她知道,父亲年事已高,本就应该在家安享晚年,享受天伦之乐。
如今,却要被召回前线,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,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。
更令她揪心的是,父亲一旦得知兄长的死讯,那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,将是何等的难以承受。
她心中暗自思量,如何才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能不让父亲过度劳累,又能让他不至于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崩溃。
她决定,先自己消化这份痛苦,尽量在父亲到来之前,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以一个坚强、乐观的面貌迎接他。
同时,柳皎也意识到,自己作为柳家的一份子,不能仅仅沉浸在个人的悲痛之中。
她必须振作起来,承担起应有的责任,与父亲一起,为家族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她决定利用这段时间,好好休息,恢复体力,同时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,更好地辅助父亲,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