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动组是接触各方人物最多的地方。尤其是确定与组织有关系、有合作、有交流的大人物。他也见到过某位议员给组织注资,希望组织能帮助他登上高位。
而警视厅说到底直隶于东京都政府,政治博弈的风波影响到警察实在太正常了。
这两个推论目前他都没办法验证。想要解决问题,只能采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。
——换一个新的联络人。
不过这都是以后要说的事了。
诸伏景光回过神来,环顾许久未见、无比怀念的警校宿舍。
宿舍不大,再加上两摞书,几乎要把小小的书桌彻底填满。
进学校的时候景光就背着一摞书,里面是他自己买来的几本辞典。zero只翻看了一下封面就不感兴趣地略过,让他苦哈哈放进宿舍里。
摆在书架上的词典充满了知识的厚重,而在摆上这些经济财会类书籍后,就更厚重了。
不过现在他已经没心情去感受知识的厚重,便只是将书本归拢好,又一次拿出了那部从纯白空间里带出来的手机。
这手机乍看之下与他常用的手机没什么不同,像是一个款式的。但诸伏景光没在上面摸到任何品牌标识。想着既然以后要常年带在身上,不如直接就用这个吧,索性把之前手机上的数据都导了进来。
他去门口警卫室拿书的时候手机提示音就响了起来。
app没有红点提示,他得自己点进去看。不过这样也好,起码隐蔽。
点进漫画界面就能看到多出了一话,右上角标着new,他进去看了一遍,果然是接着上一话进行的剧情。
零在档案室查询资料的过程,他们上射击课的过程,松田一边反驳鬼冢教官的话一边修手枪,最后画面停滞在他转身看向教室的角落。
漫画里的他身边飘着一个布满省略号的对话框,看起来好像发现了什么一样。
居然还行。
他回忆了一下下午发生的事,漫画很忠实地把发生的事情都还原了。
翻到最后他下意识又向后划了一下,没想到居然翻出了新的页面。
诸伏景光:“……?”
第三话在他看漫画的时候更新了。
这时候他察觉出有点不对了。这才过去一天就搞出好几话来,等他毕业怕不是要攒出个千八百话,那也太离谱了!
他还得在这么多东西里找到他需要的部分吗?!
这不做标记怎么可能找得到啊?
想想就觉得麻烦,唉。
第三话是对之前的补充。
他们解救鬼冢教官、送人去医院,以及松田和zero在天台上的闲聊,最后,还有他与zero的交谈。
诸伏景光沉默。
这可真是有点事无巨细了……怎么全画上去啊。
以旁观的视角看自己对着zero撒谎,还让人挺不好意思的。
这么看过去,总觉得自己像是什么不怀好意的家伙似的……诸伏景光忍不住腹诽。
明明他是为了不把zero拖下水才决定暂时隐瞒的,又不是永远不说了。
他将目光投向满满当当的书架。
他确实是打算买个画廊,但不是现在。而这些书买回来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帮他经营好画廊。
诸伏景光还记得,在公安的卧底培训结束,开始选定假身份并逐渐充实其经历之前,他的顶头上司曾经给了他几个选择。
以自己曾经的个人经历为蓝本,修改出一个切合的身份;
以自身性格为基础,进行完全相反的再创造,建立一个能融入地下世界的身份;
或者接手公安线人的身份。
那时他选择了第一种,zero选择了第二种。
人物设定贴合本身性格的好处就是扮演的过程基本不会出破绽,避免了在这方面被发现的可能。但缺点就是太容易沉浸其中,时间长了会对卧底的精神造成不可挽回的冲击。
说句不好听的,绝大多数卧底的背叛都是这样发生的。
与性格相反的人设倒是尽可能避免了过于沉溺的问题,但十分考验演技不说,长年累月的扮演造成的精神压力也不可小觑,时间久了还有精神分裂的危险。
至于最后一种,只能说他人的身份不是量身定制,这种从小到大都会留下痕迹的身份也没那么好用,一个不注意就容易露出破绽。
所以他也好、zero也好,都没有选择最后这种。
但现在,诸伏景光想要搏一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