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臣谢恩。”
看着黄立极晃晃悠悠的爬了起来,崇祯便转头对徐应元说道:“去给阁老搬个座来。”
徐应元答应了一声,很快带着几名小太监搬过一只绣龙墩。黄立极再次跪倒谢恩,而后虚着半边坐在那只龙墩上。等黄立极坐好,崇祯才开口问道:“阁老今天进宫见朕有什么事吗?”
“陛下。。。。。”黄立极说着就要站起,崇祯微笑着摆摆手让他坐着回话。从皇帝温和的笑容与随意的动作中,黄立极能感受到崇祯皇帝对自己的看重。而这份看重让黄立极的心里充满了感慨。手在袖中暗暗的捏了捏那本请辞的奏折,最终还是猛地一咬牙,再次跪倒:“陛下,臣。。。。。。年已老迈,身神俱败,恐难堪陛下驱使。求陛下开恩放臣还乡。”
听到黄立极的话,崇祯眉头一皱说道:“黄阁老,你是来同朕辞职的吗?”
黄立极恭恭敬敬拜了一拜,将那道请辞的折本双手举起说道:“陛下,这是臣的请辞本章,还请陛下恩准。”
崇祯紧皱着双眉看着跪在地上的黄立极,心中不由有些懊恼。虽然黄立极并不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辅政大臣,在自己的设想中,他也只是一名过渡性的人物。但是,在自己找到或是培养起合适的人选之前,这个既能在魏忠贤的手中坚持住自己的底线维持朝政稳定,又能不激化矛盾有着灵活政治手腕的内阁首辅,确是一个难以舍弃的重点人物。
自己一直都有意的对他表示出看重,自己相信从政多年的黄立极不会感受不到。可是今天他特意的面见自己,还专门的递上一本辞职信是为了什么?难道他真的不想干了,还是以退为进,借自己的看重要挟自己,想要更大的利益。不管他是不想干了,还是要挟自己,那这个人自己都不能再用了。
一个被强留下的不想再干下去的人,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是一种什么样子,崇祯在后世的那个小公司,甚至在学校中都见识过。那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事,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团队。
如果他并不是不想干,只是要挟自己。那这个人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,同时他能不能真的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那份底线,就成了一句否定句。没有了自己最看重的这条,这个人也就没有必要再留下来了。
崇祯心里不停的想着,眼神慢慢的清冷了下来。
跪着地上的黄立极,感受的皇帝视线的变化,额头上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,举起的双手有些轻轻的颤抖。黄立极此时心中暗暗有些后悔:“自己恐怕犯了一个大错误。上面坐的这个刚登基的年轻皇帝,恐怕不知道自己并不是想撂挑子不干,自己只是想借皇上的金口,堵一堵那些清流的议论而已。如果皇上要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,那。。。。。。那恐怕不止会丢掉圣眷,说不定还会被处罚。”想到这里,黄立极头上的冷汗越冒越多,他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,声音有些嘶哑的说道:“陛下,这几日内阁中接到了众多的弹劾本章,这个。。。。。。其中也有不少是弹劾臣的,这个。。。。。。虽然这些弹劾都是对臣有所误解,但作为内阁首辅,臣不想以势压人。几日之前臣也曾上过辞本,然陛下并未恩准,所以臣才进宫面圣,求见陛下。望陛下准臣请辞之后,派人彻查,还臣以清白。陛下,臣毕生所愿便是为大明为陛下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还望陛下明察。”黄立极说着将那本请辞的折本,放在一旁,重重的扣了一个头。
听着黄立极的话,坐在上面的崇祯,下意识的眨了眨眼睛,心中暗想:“啥意思?不是真想辞职,是因为有人弹劾,辞职避嫌?这几天没看见他上的辞职信,也没看见有人弹劾他啊。”
崇祯抬头向下看了看,就见黄立极,干瘦的身体跪在地上,那本请辞奏本放在他身边。崇祯想了想轻轻挥了挥手,徐应元连忙跑过去,从地上拿起那个奏本,递到崇祯的书案上。正当徐应元要退回自己的位置,却被崇祯小声的叫住:“等会。”
徐应元一愣,随即便看到崇祯皇帝向自己做了个手势。徐应元眼珠一转,连忙脚步轻轻的转到御书案的后面,将一张胖脸伸到皇帝的旁边。
崇祯看了看跪着的黄立极,微微侧头对身边的徐应元小声问到:“应元,这几天朕怎么没看见他说的那个请辞的奏本啊?对了,朕好像也没看到有弹劾他的奏折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