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醉仙楼,海味楼,茶楼,去年来的时候都没有呢。
问了几个路人,他才明白藏书阁的位置。
长安城的藏书阁,居然会是三层的一座高楼。
他发现在里面分成好几层,每一层装载的书籍有不同分类。
比如说在第一层,是一些常见而热销的书籍,四书五经,用于启蒙的,关于算筹的方面等等。
他自己所能认知的书籍,都能够看到。
登上了第二层,大量的珍藏的典籍,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孤本,甚至呈现在面前,大部分的书籍甚至闻所未闻,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大门。
如果不是藏书阁,一些寒门子弟一辈子也不可能赏阅到那些书籍,他们如获至宝的贪婪的阅读书上知识,恨不得当场把它们全部看完。
张新仿佛来到了摆放珍宝的宝阁,双眼舍不得离开分毫,不知道看哪本好,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将书籍全部看完才行!!
可惜没有给他很多的时间,他只能从中挑了五本,付了七十五钱。
嗯,十五钱能买到厚厚一本树,真的很便宜。
他有抄书的经验,非常明白单单纸钱,墨水钱,可能都要十钱了,成本非常高,但眼前的书籍才十五钱,几乎亏本买卖。
他很是惊奇,不知道藏书阁的幕后金主是谁,居然有如此本事,收集到了如此多的稀世典籍,并且每一本都抄撰了几百本。
有了自己缺少的几本书,张新感觉自己对于今年的科举,心里不由也多了几分自信。
…………
靖阳县的大举动工,对于外地人来说也是很好奇究竟搞那么大的动作是要建什么,会不会是那个大户人家的府邸开始动工了。
但除了靖阳县本地人,以及部分高官了解以外,学校一事,陈玄对外是暂时保密。
陈玄不仅是实施监督工程的进展,而且要同时开始招收大量的老师,各种所需物品的准备。
主要是老师,大唐识字的人才数量太少了,只能要向外招录。
虽然说师不必不如弟子,但他要的老师,不单单要识字才行,他想要的是博学多才的夫子,要不然不学无术,只会一丁半点的话,当老师也只会误人子弟。
当然,要是招不到人的话,尽可能把要求降低一些。
陈玄分拨了几万贯出来,为得是能以高额的工钱吸引人才。
如果学校成功搞好,也可以顺便让自己的师妹就读,包括李承乾也是如此。
要不然七八岁的年纪,整天跟着自己玩耍怎么行,无论如何,书是必须要读的。
教导几千学生,分成五十个人一班来算,需求得两百名的老师。
同时按照陈玄所说,能否从上京考取功名,考不上的一些寒门子弟里招收一批。
寒门子弟虽然不是学高八斗,但他们会尽心尽力。因为感同身受,希望其他的寒门子弟能够崛起。
…………
长安城的变局,大多百姓是感觉不出什么变化,但对于城中的勋贵来说,变故像是噩梦一般降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