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下面的评论直接就炸了,
看过片子的网友,把他给骂得狗血淋头,
有些既看过《修罗之战》,又看过《扬名立万》的观众,还活学活用,用《扬名立万》开篇那段对影评人的讽刺,套在了王大哥身上,怒斥他毫无下限地恰饭,误导观众看烂片,是社会害虫、业界毒瘤……
在经过三小时掉粉两成后,王大哥吓得连忙删帖致歉,承诺会重新写一篇客观的影评……
与《修罗之战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《扬名立万》的口碑直接爆了,
《扬名立万》的排片不高,看过的观众其实有限,
但在《修罗之战》的衬托下,看过首映的影评人几乎一致给出了中上的评价,
几乎所有的评价,都是在进过一番客观分析后,才得出的结论,让人看起来很有信服力。
没办法,
谁让这片子的开头,就揭露了影评人收红包的潜规则,
看看隔壁王大哥的无脑吹影评被喷得多惨……
谁也不想在这个风口上,发无脑吹或者无脑黑的影评找骂。
而在众多影评中,着名铁嘴影评人胡战所写的影评《翻身之作?这次李晓超可以不挨骂了》无疑是最火的,
因为胡战把他之前骂《歌舞生命》的影评,以及这次《扬名立万》的影评,一起置顶了,
这操作所带来的戏剧效果,是其他影评人学不来的……
“《扬名立万》在类型题材上,展现的是群像圆桌式“烧脑”推理,悬疑占较大比重,故事发生在单一的密闭空间,看点也很足,喜剧笑料点缀其间,对紧张的气氛起到了调节的作用,让人看得很流畅。”
“幽闭的空间里曾发生谋杀案,这种设定就自带神秘感和悬疑气氛,故事始终蒙上一层难以逃脱的危险感,塑造出来的期待感可以让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大荧幕上,光是这点就已经能让影片及格了。”
“这部片子看过的人应该还不多,所以为了不提前剧透,我对故事的具体细节就不展开分析了,我能说的,就是片子里很多对电影圈的调侃挺有趣的,”
“还有几个大的反转,也让人有种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快感,甚至我觉得影片到了最后,都还有个反转在等着观众去发现和猜想,至于我猜到的是什么,这里就先不说了。”
“影片的闪光点其实还有很多,我准备等电影下映后,再对剧情和影片主题展开详细的分析。”
“聊完了闪光点,再来说说缺点。”
“整部电影案件的大方向来看,剧情的故事设计感,显然大于角色的逻辑动机,好几场系都是为了剧情的推进,强行安排角色行动,”
“比如李家辉对苏梦蝶演技的苛刻,导致苏梦蝶强行转场,其他人也都跟这她转场,这个只能说牵强,但警察大海也把死刑一个人犯晾在房间,就有点过于离谱了。”
“因此我认为影片的角色逻辑动机,还可以再推敲斟酌,后半部分的密室揭秘过程,也可以再利索些。”
“还有就是关于单一的场景让人审美多少有点疲劳,但在低成本面前,这些也都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想要拥有更多更震撼的场景,就必须砸钱,”
“我对拍过烂片的导演通常会比较苛刻,李晓超这部《扬名立万》,虽然有点小瑕疵,但综合来看,我个人觉得还是足够出彩的,看完不会有票价不值的感觉,因此我给出推荐观看的建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