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她只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双手劳动才能养活自己的成年人,是兢兢业业的打工人,是这个社会底层的一名求生者。
想到这儿,林雅兰不由得抬起头看了看眼前和身边的三个好朋友一眼,叹了口气。
自从认识他们以来,从平时的只言片语中,最令她羡慕的是他们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,那才像是一对夫妻,才像是一对做父母的。
林雅兰春节回老家,本来想避开大都市的喧闹,减轻一下自己失业后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,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说。
她甚至想过结束这十几年来漂泊的日子,到县城中学找一份教书的工作算了。
但父母整天争斗,闹的一家人鸡犬不宁,心神不定的……
从林雅兰懂事开始,她就晓得自己的父母亲不和睦,父亲性格暴躁、性情乖戾,母亲唠叨啰嗦、固执己见。
她实在弄不明白,当初,这样性格的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?
她甚至觉得,让这样的两个人结婚生子,不仅给社会带来负能量和不和谐,甚至还是一种危害。有关部门是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,就应该对每一个新生家庭有一种防微杜渐的办法?
父亲下岗之后,凭着一身的力气,每天还能在一些建筑工地和搬运中找到短工、临工和零工。
可是,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回到家里就把怨气发在母亲和孩子身上。
家里三天一小吵,五天一大吵。
他们争吵打斗的时候,从来都不考虑孩子的心里感受,从来都不会考虑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,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爱孩子、教育孩子。
在他们的观念里,认为给孩子吃穿,把孩子养大,让孩子上学,这就是如山的父爱和伟大的母爱。
林雅兰和她的哥哥、弟弟、妹妹夹在中间,日子过得小心翼翼,胆战心惊。
虽然,林雅兰从小得到父亲的偏爱,没有受过一点皮肉之苦。
但哥哥却成为父亲的出气筒,经常莫名其妙的遭受父亲劈头盖脸的痛打,浑身青一道紫一道的。在林雅兰的印象里,哥哥每一次被父亲发的时候都不吭声,必须乖乖让父亲打,直到打不动为止。
他不能躲、不能抵抗、更不能跑,否则会引起父亲恼羞成怒,遭到更严厉的体罚。
而这个时候,母亲从来不敢劝阻,只能在一旁流泪。
直到哥哥上了大学,结婚之后,还经常受到父亲无缘无故的训斥和殴打。
林雅兰和哥哥的感情非常好,她到现在还想不明白,面对亲身的儿子,父亲怎么能下的去手?
记得哥哥结婚后搬出家里时对她说过:“小兰,每次我遭到父亲痛打的时候,我都在想:自己是不是他的亲身儿子……”
于是,自年少的时候,林雅兰便在心里暗暗发誓,这辈子必须过得和父母不一样。
如果遇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男生,两人相知、相爱,顺利地结了婚,便要和他相敬、相依、相守,平淡且平安地、好好地过日子,一定死生契阔、白头偕老,就算会红脸争执,也不要吵闹翻脸,更不能动手。
如果今后有了孩子,也一定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和谐相处中、幸福美满的氛围中长大,让ta时时感受和体会到父亲和母亲的爱。
没想到事与愿违,不知道是恋爱和婚姻本质就是这样,还是自己太笨、太蠢、不够聪明伶俐。
大学刚毕业的那个傍晚,林雅兰坐在租住屋子的楼顶,正在看夕阳落下和城市烟火。
不经意间抬头,看到一个长得跟年轻时梁朝伟一样的小哥哥,穿着一件白色t恤和一条洗了发白的牛仔裤,在她对面的天台上抽烟。
无意之中,这个小哥哥与林雅兰四目相对,便对着她礼貌性地微微一笑,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,对她说:“这么巧,原来你就住对面呀?”
林雅兰不由得愣了一下:她敢肯定,两人并不认识!但这种打招呼的方式,让她感觉有些奇怪,很特别,甚至令人心动,她不由得对着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。
男女相见的第一眼,颜值是可以压倒一切的,林雅兰觉得自己的心弦第一次被人给拨动了。
头发不长也不短,皮肤不黑也不黄,身材不胖也不瘦,个子不高为不矮,青春逼人,和颜悦色,帅气无边,此时此刻,林雅兰的心跳都漏了两拍。
那时,林雅兰刚刚大学毕业,刚经历了与同学们各奔东西的伤感,正体验着作为一名新员工进入职场时的忐忑不安,面临着精神和灵魂的双重空虚,正需要这样一位秀色可餐的小哥哥来调和一下自己的心情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,还是小哥哥对林雅兰也有同样的感觉,两人走到一起了,住在了一起,很轻易地得到了对方这轮“明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