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,什么是好的企业?
司朗认为,员工眼中的好企业,最关键的是三点:
1、事业的基础—员工个人在企业的发展机会。
2、利益的所在—企业的薪酬福利待遇。
3、情感的依托—企业是否以人为本。
第一、个人在企业的发展机会,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。
企业在给员工下达工作任务、明确行动目标和方向后,应该鼓励员工独立去完成。
在工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协助、指导、培训和监督,确保员工能保质保量、按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。
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员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水平,让员工更有成就感,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第二、对于薪酬福利待遇,司朗认为,企业内的工资分配必须合理。
有些岗位可以按劳动量分配,多劳多得。而有些岗位要按个人的价值贡献分配,价值高贡献大者工资高。
在提成和奖金分配上,应做到说话算话,说到做到。
必须要有基本合理的薪酬/福利体系,确保具有足够的吸引力。
第三、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、承认和尊重。
所以,无论什么层次、无论来自何方、无论男女,在人格上是平等的。
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重视员工希望得到尊重的渴望,无论是在工作分配,还是其他事务上,都应该给予员工基本的尊重。
多一些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,才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。
什么是好岗位?
好岗位一定是对自己而言。别人眼中的好岗位,并不等于自己的好岗位。
所以,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、水平、特长和优势。
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,能够干得好的,就是好岗位。
胜任不了的,不懂得,不会的岗位,干不好的,就不是好岗位。
对于有些人来说,明明不适合做销售,看到别人的销售工作做的风生水起,收入、奖金、提成也高,就认为这对于自己也是好岗位。
这就大错特错了!
什么算是好待遇?
这是大多数职场人士最关心的话题。企业给予员工的薪酬,通常依据七个参数来衡定:
1、行业岗位工资参数;
2、企业平衡自己在行业里的定位趋势;
3、当地生活保障基数;
4、企业支付能力;
5、员工为企业产生的价值点;
6、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值;
7、企业当时意图。
每个人都想拥有高收入,但许多人却不能如愿以偿。
因此,从业者在了解企业对员工工资的构成参数后,对自己的薪酬标准,应该是一个妥协现状要求的过程。
因为,从业者的工作是否被企业认同,从业者是否是企业心目中的后备力量,从业者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的效益等等,这些都是大多数从业者心里不知道的,但企业却非常清楚。
在从业者没有为企业创造自身工资10倍毛利的条件下,就只能怨自己能力不够,而不能对企业提出任何的薪酬要求。
但当从业者为企业创造了10倍工资的纯利润时,从业者才有资格向企业提条件、提晋升、提加薪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