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世间怨怨仇仇,早已经混乱不清了,无数的人带着执念入了轮回,这辈子自出生开始,心思便不纯,久而久之,本来的人生轨道被扰乱了。
所以秋霁不得不亲生投身到人间,亲自治愈那些冤仇,把他们的命运硬生生的掰扯回来。
所谓人各有命,他们的命运应该回到原本的轨迹上去,该死的必须死,该活的必须活。
这断不可能是一件易事。
所以封玄冥也去了。
此时是人间的五月,河岸旁的细柳方才出生,绿芽儿顺着纸条垂落到了水里。
话说这京城之中的秋员外家中久久没有子嗣,偏偏两人年过四旬,不由得有些着急。
那员外着急了,急急忙忙带着夫人爬到京城最灵的求子庙中走了一遭,折腾了一路,第二年,谁曾想,那秋夫人果真诞下一子。
因为此时寒冬刚过,白雪渐化,于是,秋员外为自己的独苗儿取名为“秋霁”。
那秋霁出生后,聪敏非常,半岁能言语,两岁读诗书,三岁落笔惊艳,写得一手好字,刚满六岁,便能写诗书,名扬四海。
这位“神童”给众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,不少人慕名前来,奈何这位小少爷岁名声大,可是怕人,怕的紧,逢人就躲。
不但躲,躲得明目张胆。
就这样,秋家像养姑娘似的把秋霁养到十七岁,出到院门的日子少之又少,更别说见几个人了。
这时候,秋员外慌了,对自家夫人说:“阿霁不会孤寡一辈子吧。”
秋夫人没说话,只是暗自身上,片刻后,那长相有些明艳的妇人说道:“不喜欢姑娘............难不成.............?”
秋员外:“.............”
好不容易把这孩子带出门玩了一次,那一次,这个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少年看到了一副令他终生难忘的场景,他们在京城之中见到了一片残阳落下,在一片灯火亮起之前,消失于云水交接之处,淡淡的酒香肆意而来,萦绕了每一条巷子。
一阵箫声传来,说不出来现在是什么感觉,只觉得悲凉得很,秋员外见势不好,本来是带孩子出来散散心,这心怎么越散越阴郁...........
想是边关又开战了...............
于是这满脑子都是诗书的少年当即执笔,落笔几声。
轻灯摇曳,残阳落处,一点金麟细柳。偏偏箫声扰残月,看红衣,独弄清影。
幽深巷中,酒香荡荡,八方客者海宾。边关黄沙遮圆日,恨故人,不问归期。
写完,秋霁一脸愤恨:“这京城新人来了一波又一波,可是就不见旧人回来,他们上了战场,是都死掉了吗?”
秋员外:“..............”
秋夫人:“...............”
这话可不兴说,要是被当今皇帝听到了,不知道会被曲解成什么样子呢,到时候............
秋员外压低了声音:“杀头的大罪。”
秋霁:“.............”这时,江上的清风拂了过来,那页宣纸被吹飞了出去,但是秋霁没有伸手去接。
这时候,路边一串小孩跑了过来,嘻嘻哈哈的捡着那张宣纸,看到秋霁,大惊:“是他的诗,是他的诗。”
随后,那群孩子推搡着走了,一边说:“拿去卖了,换钱。”
秋员外见状,忙跳起来,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,可是也无济于事,这里上演了群童欺他老无力的经典场面,一溜烟消失在了歪歪绕绕的巷子中。
这京城之中最不缺的,就是人声,总之秋霁这一次出门,再次一战成名。
那首诗一传百,百传千的在京城中越飘越远,直到最后.................
金銮殿上,年轻的皇帝翻看着手上的那页宣纸,片刻后,一笑,随手把那纸张一丢,对身边的人说:“去,去把这位神童请到朕的金銮殿来。”
说着这句话,那笑却是透着不怀好意的笑。
那公公心中一咯噔,顿时心中七上八下,为这位神童捏了把汗。
话说那秋夫人在府中哭了三日,秋员外也急得团团转,这首诗本无他意,可是要是刻意的去解读,那就是大不敬...............
无妄之灾,简直是无妄之灾。
来接秋霁的刘公公好心的宽慰了两人几句,然后带着秋霁上了马车,那两老儿哭的是肝肠寸断,秋霁心中不忍,有心宽慰,说了句:“爹娘,我没事,放心吧,等我回来。”
宽没宽慰到且就不说了,反正这两老儿哭的更厉害了,秋霁求助似的看着刘公公。
刘公公大笑一声,居然赶着马车就............走了............
走了??走了.............
皇宫中的人就这点好,干脆,一丁点时间都不愿意浪费,话说秋霁已经幻想了一万种方式为自己开解,谁知真的到了那金銮殿上.............
还是换来了好一阵的面面相觑.............